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某省級實驗室作為十大重點實驗室之一,專注于區塊鏈技術、智能傳感、機器學習以及智慧城市等前沿領域。憑借一流的科研團隊和先進的設施,它已成為國內外公認的科技創新基地,研究成果服務于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并在全球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增強在智能系統和精準醫療領域的研究能力,實驗室最近采購了DHT?(多禾試驗)的高低溫交變濕熱箱,用于以下研究:
一、智能傳感器的環境適應性測試
1. 樣品準備:選取單一智能傳感器進行測試,并進行基礎功能檢驗,確保樣品符合測試標準。
2. 環境設定:
溫度范圍: -40°C至+150°C。
濕度范圍: 20%至98%。
循環周期: 8小時,包括4小時升溫和降溫階段,和4小時濕度變化階段,連續執行48小時。
3. 測試執行:將傳感器單獨置于環境試驗箱內,進行溫濕度循環測試。定期監測傳感器的響應時間、精度和電氣特性,重點關注其在不同條件下的功能穩定性和耐久性。
4. 結果分析:測試結束后,分析傳感器的穩定性和準確性,記錄其在極端條件下的表現,并提供詳細性能報告。
5. 執行標準:GB/T 2423.4-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Db:交變濕熱(12h+12h循環)
二、機器學習模型硬件載體的耐久性測試
1. 樣品準備:選取實驗室正在開發的機器學習硬件載體,并進行初步電氣與機械特性檢測,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2. 環境設定:
a) 溫度范圍: -30°C至+85°C。
b) 濕度范圍: 30%至95%之間。
c) 循環周期: 10小時,包括5小時的升溫和降溫階段,以及5小時的濕度變化階段,持續72小時。
3. 測試執行:將樣品置于設備內進行多次溫濕度循環測試,記錄其在每個循環周期后的電氣和機械性能,包括電流電壓特性、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
4. 結果分析:測試后,分析硬件載體在不同環境下的性能變化,評估其長期可靠性,并形成完整的性能評估報告。
5. 執行標準:GB/T 2423.4-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Db:交變濕熱(12h+12h循環)》
三、全空間智能感知平臺的環境適應性測試
1. 樣品準備:挑選實驗室研發的無人平臺及相關智能感知設備,進行初步運行測試,確保設備在常規環境下運行正常。
2. 環境設定:
溫度范圍: -50°C至+100°C。
濕度范圍: 10%至90%。
循環周期: 12小時,包括6小時溫度變化階段和6小時濕度變化階段,連續運行96小時。
3. 測試執行:將整個平臺及感知系統置于試驗箱內,在模擬的極端環境條件下進行長期運行測試。監測平臺整體的工作狀態,包括數據采集、傳感器與處理器的協同效率、功耗及運行穩定性,確保整個系統能在極端環境中保持高效運作。
4. 結果分析:測試結束后,系統性地分析各個硬件和傳感器的表現,重點關注系統在不同環境下的綜合適應性,為系統優化和設計改進提供關鍵數據支持。
5. 執行標準:GB/T 2423.22-2012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N:溫度變化》
引入DHT?(多禾試驗)的高低溫交變濕熱箱后,該實驗室在智能傳感、機器學習及智能感知平臺等領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一先進設備的應用,不僅使實驗室能夠更加精準地模擬極端環境,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應用性,還為其在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的持續探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進一步鞏固了實驗室的領先地位。